認識通霄 |
通霄鎮,位於苗栗縣西南部。舊稱吞霄。 |
通霄鎮總面積107.8486平方公里,戶數
11,306戶,人口38,037人(2010年9月) |
通霄鎮為苗栗海線地區的城鎮,地形以苗栗丘陵的一部分和平原為主,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多雨,雨量由海岸向山區遞減,雨季主要在5月至9月。
河川則有通霄溪與南勢溪。 |
通霄鎮地名由來 |
根據通霄鎮志記載:「通霄」一名由來,原是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之「風呢樣」〈Honeyan〉,一名「屯消」〈Tonsuyan〉社之所在。清治時期,因昔日南勢溪水深可停泊商船,為銅鑼、三義、苗栗等地貨物「吞」吐「銷」售中心。閩南語「霄」與「銷」發音相同,所以稱「吞霄」[1]。清治時期部份有志之士開始改稱「通霄」[2]。日治時期新竹州長蒞臨視察,也認為「吞霄」地名之不雅。且就地北望,見虎頭山高聳入雲霄,覺得稱「通霄」較好。遂於明治37年(西元1904年)更名為現今之「通霄」。 |
在鄭氏王朝以前,本區大部份原是平埔族之一道卡斯族吞霄社所在地(亦稱屯消社)。鄭經時代派右武衛劉國軒經略本區,這是漢人正式進入本區的開始;1683年滿清入台之後,吞霄社屬『苑裡堡』,後改『竹南三堡』,先後屬諸羅縣、彰化縣、淡水廳、台北府、新竹縣,1885年台灣設省後,在中部地區增設台灣府,分新竹縣為新竹、苗栗二縣,通霄即歸台灣省台灣府苗栗縣通霄二堡管轄。
日治時期,行政區域更動頻繁,通霄曾分別屬台灣縣、台中縣、新竹縣、苗栗廳、新竹廳、新竹州管轄。戰後,於1946年設新竹縣苗栗區通霄鄉,1948年升格為鎮,1950年行政區劃改為通霄鎮至今。 |
餐飲美食 |
明芳珍餅行,福堂餅行,石蓮園─火車餐廳,蘆沐村風─音樂餐廳,佳之鄉登山雞餐廳、上田咖啡,叢林廚房 |
苗栗通霄農特產 |
通霄鎮農作物生產以水稻為主,其他作物為輔,包括落花生、甘藷、玉米、牧草、牛奶、原料甘蔗、葡萄、西瓜、蔬菜、文旦、柑桔、茂谷柑、茶葉,水煎包(媽祖廟口前共3家)
古早味肉餅、花生糖、柑橘、鹽、土雞 |
宗教文化 |
白沙屯媽進香活動、 四?媽(四?為梅南、城北、圳頭、平元)北港進香活動 |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