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網訂房中心>屏東縣> 恆春鎮 | 鹽埔鄉 | 車城鄉| 泰武 |  
認識屏東縣
屏東總面積: 2,775.6003平方公里(台灣的第5位)
總人口: 874,081人(台灣的第15位)
人口密度: 314.92人/平方公里(台灣的第16位)
屏東縣花:龜花、九重葛,屏東縣樹:椰瓢、古古椰子
 
屏東歷史
屏東是個富裕的魚米之鄉,民風純樸、物產豐富,只是許多人卻不知它的由來。說起屏東,以前是原住民平埔西拉雅族居住的地方,當時取原住民的發音叫阿猴或阿猴社,後來才定名屏東
在明朝鄭成功治理台灣期間,阿猴社一帶是屬於萬年縣管轄,後來又改為隸屬萬年州,當時鄭成功曾派兵開墾到瑯嶠(今恆春)一帶,並將這些區域分為八個平地社和三地社,這些區域包括了今日的里港、屏東市、萬丹、新園、林邊、乃至車城恆春一帶,都在今日屏東縣內。
一直到清康熙年間才將阿猴城改為隸屬於鳳山縣管轄,清同治年間,因為牡丹社事件,日本派兵侵犯台灣,清政府才重視台灣的海防事務,派沈葆楨到瑯嶠設海防,隔年在台灣最南端設立恆春縣,將率芒溪(今春日)以南規劃恆春縣,這個時期等於將屏東分割成二部分,率芒溪以北屬於鳳山縣,以南屬於恆春縣。日本領有台灣以後,改隸屬台南縣,本縣則分別屬於鳳山和恆春兩支廳,光緒二十二年改為鳳山縣,光緒二十四年又歸屬台南縣,並在今本縣境內設阿猴、潮州庄、東港、恆春等四個辦務署,光緒二十七年,改為阿猴及恆春兩廳,宣統元年合併為阿猴廳,到這時期本縣才算復合完整,民國九年,改隸屬高雄州,而再本縣境內設屏東、潮州、東港、恆春四郡,民國二十二年除了四郡以外,將屏東街改為屏東市,光復後,屏東市升為縣轄市,一直到民國三十九年,因為實施地方自治,而改為屏東縣。目前,屏東縣計有一個縣轄市、三個鎮,及二十九個鄉。
屏東縣歷經幾個不同時期的變革後,目前行政區已經固定,面積大約有二千七百多平方公里,極東為霧台鄉雄峰山頂,極西為琉球嶼西端,極南為恆春鎮七星嚴南端,最北為高樹鄉舊寮北端,而東邊以中央山脈與台東為界,西邊瀕臨台灣海峽,北接高屏溪上游和高雄為界。這塊依山傍水的土地上蘊育著豐富的資源,我們在這片豐腴的土地上創造美好的生活,身為屏東縣民的每一個人都期望在這個多采多姿的舞台上,努力開發過去的珍貴史料,去找尋我們祖先曾經演過的劇本,我們不僅從先人的遺跡中,尋找我們的根,更重要的是每個人要繼續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讓我們的家鄉成為更絢麗的舞台,開創更美好的未來,促使屏東更加富裕繁榮。
每一個人出生後,父母無不絞盡腦汁,鄭重的幫他取個名字,地名也是如此。從家鄉地名的由來,可以更深入的認識我們的家鄉,追本溯源,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傳說!
阿猴(今屏東)
屏東市以前是原住民西拉雅族居住的地方,據說他們原來住在打狗(今高雄),後來因海盜林道乾的侵擾而搬到阿猴林,阿猴林是個富裕的魚米之鄉,民風純樸、物產豐富,當時取原住民的發音叫阿猴或阿猴社,一直到民國九年,當地的居民覺得阿猴這個名字不雅,於是,就依它的位置在半屏山的東面,而改名為屏東,一直沿用到今天。
瑯嶠(今恆春)
恆春位在台灣最南端,在很久以前當地人稱為瑯嶠,客家人叫壟勾。清同治年間因牡丹社事件,日本派大軍侵略,於是沈葆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築城牆,防止敵人來侵,並在瑯嶠設縣,是屏東最早的縣治。平日沈葆楨常常到四個城門巡視走訪,當他看到這廣大的田園物產豐富,漁牧發達,終年溫和,秋冬二季仍然林木茂盛,美景如畫,四季如春,因此改名為恆春,這就是恆春的由來。
龜壁灣、統領埔、福安城、柴城(今車城)
車城是到墾丁公園旅遊必經之地,提起它的地名由來,有一段十分悲壯的故事,而且帶有幾分神奇:據說,車城原是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居民靠打獵捕魚維生;每天傍晚時分,在海邊的峭壁上會有許多海龜急速爬行,排列成行,好像火車一般,有時猶如疊羅漢,疊的太高,便跌的四腳朝天,好像表演似的,於是每到傍晚就吸引了許多人圍觀,後來大家就叫這地方龜壁灣 。
鄭成功來台後,命士兵駐龜壁灣從事開墾,改地名為統領埔,但是由於這些漢人的開發,引起當地原住民(原住民)的不滿而經常埋伏狙擊他們,於是漢人在東南、西南邊築牆防禦,同時將地名改為福安城,以祈求幸福平安,但並沒有因此幸福平安,衝突仍然頻傳。於是漢人架設許多木柴做為防禦的城牆,所以有人將這地方叫柴城;這時又深怕柴牆被燒,於是集結了許多牛車排列成牆,此防禦非常有效,於是,大家提議將柴城改為車城,直到現在仍沿用車城這個名字。
在我們居住的地方,還有許多有趣的地名,記載著家鄉的歷史背景,風土民情、地形特色及特殊的地緣文化,待我們去發掘,以激發後代子孫思古幽情,啟發我們對祖先及家鄉的熱愛。
 
屏東氣候
西北雨在氣象報告尚稱為雨後雷雨,往往發生在萬里晴空、日照強烈的午後。頃間烏雲密佈,雨來得又急又大,閃電與轟隆隆的雷聲穿插其中,造成名符其實的午後雷雨。
熱帶季風氣候的屏東,全境皆在北回歸線以南,年平均氣溫約為二四點五度,夏季長達九個月,素有「熱帶之都」稱呼。屏東的夏天雖然特別長,但並不意味著高溫酷熱,憑著台灣海峽、巴士海峽與太平洋的圍繞,加上海洋性熱帶季風不停地吹拂,調節了令人灸悶的熱氣,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反較台灣其它地區低。
 大武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的屏障,阻隔了冷冽的東北季風,加上緯度偏低,日照充足,使得屏東的冬天並不明顯,除了幾天寒流來襲的日子外,南國溫煦的陽光仍然提供這塊土地一個如暮春陽的冬天。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才攝氏十九點五度,恆春地區更高達攝氏二○點五度,比起台北的攝氏十五點三度,台中的攝氏十五點八度,真是溫暖多了。
日照充足,夏季綿長,造就了屏東區一年三穫(兩季稻米、一季雜糧)的農業收成,也讓這塊肥沃的土地成為水果的王國。蓮霧脆甜可口、椰子消暑解渴、芒果風味獨特、香蕉細緻香甜、鳳梨色味俱豐......一年四季皆有應景的水果,提供消費者多樣的選擇。
這塊南國的土地,真是標準的夏天不熱、冬天不冷,民風純樸、物產豐富、氣候宜人。不過,刮起颱風或落山風,也常造成災害。
颱風是一種發生在北太平洋西部而在東亞地區活動的熱帶氣旋,常在夏秋之際侵襲本區,造成人員的傷亡及財產的損失。
恆春半島因緊臨巴士海峽,更是台灣受颱風吹襲頻率最高的地區。颱風所造成的豪雨是本區最大的降雨類型,約佔全年總降雨量的百分之四十,此時正值二期稻作耕作或收成期,豪雨造成氾濫常使農漁業者損失不貲。落山風是恆春半島上一種獨特的天氣現象,嚴格來說,它是東北季風的一種變化。每年九月以後,東北季風增強,本區屬於丘陵台地區,山勢不高,東北季風由東岸順山勢爬升,至山頂後直貫而下,形成強勁的落山風,威力之大,猶如颱風,直到冬至後,風勢漸緩,翌年四月後才告平息。而車城海口沙漠與恆春風吹沙,正是落山風所造成的奇特自然景觀。
 
地理環境
上賽嘉航空公園的跳台往西望,地勢陡降,沃野千里,是著名的台灣第二大平原─屏東平原,係由高屏溪、荖濃溪、隘寮溪、東港溪、林邊溪等網狀河流沖積而成,北起里港、高樹,南至佳冬、枋寮,面積約一一六○平方公里,區內溪流縱橫,水源充沛,農漁業發達,是本縣的菁華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均生活在此。
平原區以東,山勢陡峭,屬大武山山脈及中央山脈南段,為全縣屏障,縣境內的三地門、霧台、瑪家、泰武、來義、春日等山地鄉山區,平均海拔均超過一千公尺,高屏溪、東港溪、林邊溪均發源於此。
枋寮以南,地形上是屬於中央山脈向南延伸的地區,為海拔六百公尺以下的低山、丘陵或台地,恆春半島以魚叉式的地形伸入海中,劃開台灣海峽、巴士海峽與太平洋,半島西部尚有零星丘陵分割而成的沿海平原,為本區人口的集散地。
墾丁國家公園於民國七十年在此成立,藍天、綠水、礁岸,形成一幅遊客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位於東港西南方約八浬的小琉球,是本縣唯一的離島,島嶼形狀像一隻飄浮在台灣海峽上的鞋子,面積六點八平方公里,全為珊瑚礁構成的低矮岡陵,島上的最高峰是龜子路山,海拔八十七公尺。
高屏溪、東港溪提供整個大高雄地區大部分的飲用水源,近年來,水量的減少與水質的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更被環保署列名在台灣十大最優先整治河川的黑名單中,唯有嚴格管制各式廢水排放標準,並在水源上游作好森林保育及水土保持工作,方能確保屏東青山常在,綠水常流。綿長曲折的海岸線也是屏東縣自然景觀的一大特色,北從高屏溪口起,繞過恆春半島至牡丹鄉觀音鼻,形狀略成魚勾狀,全長一四○餘公里,不僅觀光資源豐富,同時也是台灣海防要樞。
楓港溪口是本縣海岸景觀的分界點,以北是平直的沖積沙岸,以南則是珊瑚礁地形,經過海水的長期侵蝕,把海岸線點綴得蜿蜒曲折,多采多姿。
 
屏東農特產
稻米,鳳梨、香蕉、蘆筍、茄子、紅豆,以及生產在恆春地區的洋蔥,酪牛,鰻、草蝦、泰國蝦、蟳、鱸魚、虱目魚、斑節蝦、吳郭魚、紅尾蝦、黑鯛......等等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