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網訂房中心>台南市> 白河區 | 鹽水區 |  
認識台南
市花:鳳凰花 市樹:樟樹 市鳥:水雉
臺南市是當前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的五個直轄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嘉南平原曾文溪流域,西臨台灣海峽,東臨阿里山山脈,北接嘉義縣,南與高雄市為界;於2010年12月25日由省轄市臺南市臺南市合併升格改制為直轄市,改制後面積2,192平方公里,人口187萬。
台南市總面積 2191.6531平方公里(台灣的第7位)
總人口 1,873,794人(2010年12月)(台灣的第6位)
人口密度 854.97人/平方公里 (台灣的第10位)
當前臺南市的地域在前現代史上曾是台灣平地原住民西拉雅族的生活領域;17世紀時荷蘭東印度公司曾以大員(位於今安平區)為其國際貿易據點,並以赤崁(位於今中西區)為行政中心支配周邊原住民部落及漢族移民。自荷蘭統治時期起,先後在原臺南市位置上建立的熱蘭遮、普羅民遮二城,以及明鄭承天府、清朝臺灣府等府城,均曾是臺灣島上的行政、經濟、文化、教育中心;由於此種歷史淵源,座落著安平古堡、赤崁樓、孔廟、億載金城等古蹟的臺南市,素有「臺灣文化古都」之稱。
19世紀清治晚期以前的臺灣府城,挾擁有當時台海航運要衝安平港的優勢,手工業、商業、運輸等產業發達,是島上大陸貿易的重鎮之一; 1865年,安平港成為清帝國開放國際通商的口岸之一。自清治末期至日治中期,臺南與臺北發展成為臺灣南北兩大都市;20世紀後,安平港航運要衝的地位漸為高雄港所取代,原臺南市仍為全台灣四大城市之一。而有曾文溪及嘉南大圳灌溉的原臺南市地區,則一直是台灣的農產中心之一;自1970年代以來,該地區即經歷了相當程度的工業化,尤其1990年代晚期科學工業園區的設置,更使高科技製造業成為當前臺南市的新興產業。
史前時期
雖然臺南市開市歷史在臺灣本島最早,但地質卻很年輕。末次冰河期(約2萬年前)時海平面下降,臺灣一度與亞洲大陸相連。此後海水升降數次,1萬年前時嘉南平原又在海面之下。
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人員抵達時,今臺灣西南部仍為成群羅列的洲潟海岸[2],當時臺南市大部分仍是潟湖,稱為台江內海。潟湖外側有北線尾(荷語:Baxemboy)與大員等沙洲島嶼,內陸則有原住民赤崁社(Saccan)。台江內海兩岸彼此隔海約4公里、深3至14公尺。
荷據時期
在荷蘭人到來之前,臺南許多地區已有臺灣原住民聚落及漢人暫居地。但真正具有城市雛型者為1620年代所建立的大員市鎮(荷蘭語:stad Tayouan,今安平區)。
臺南市發展成為城市係由荷蘭人之手。荷人在澎湖建立貿易基地失利後轉往福爾摩沙,稍後於大員建立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作為全島統治中心。當時族群主要分為:歐洲統治者、屬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以及荷人招募而赴台作為勞動力來源的中國移民。
荷人亦向赤崁方面的原住民購地,興建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並規畫市街。現在的民權路即是當時規劃的幹道。往後臺南市即承襲此脈胳發展。然而今日市境內荷據遺跡已所剩無幾。
明鄭時期
1661年,明鄭鄭成功以取得「反清復明」的基地為由,向荷人宣戰並取得統治權。取得政權後,宣佈將臺南赤崁地區改稱東都明京、大員改稱安平,全島設立一府(承天府)二縣(天興縣、萬年縣),目前健康路與法華街路口的大排水溝處大約就是當時兩縣縣界,今臺南市即屬承天府,此即明鄭王朝。鄭成功逝世後,世子鄭經即位,任陳永華為謀士,東都明京改為東寧。興建包括臺灣首座孔廟、設立學校,開啟了漢文化傳播的先聲。興水利、課農桑、安撫原住民等等,使臺灣逐漸成為漢人優勢的社會。無論承天府治或天興、萬年縣治均在今臺南市境內。現時一些地名仍為當時的遺蹟,例如以鄭成功部將林鳳為名的林鳳營、或是左鎮等。
清領時期
1684年,清朝派遣施琅攻取臺灣,明鄭滅亡。稍後在臺南設臺灣府,在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將省會遷往臺北之前,臺南一直是全臺首府。享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名。取臺灣後,改明鄭的承天府為臺灣府,清康熙23年,清廷頒布渡臺禁令,僅准漳泉地區做有限度的移民。至乾隆41年後,渡臺禁令已形同虛文,於是大量漢移民湧入,臺南市亦由原漢混居漸漸成為漢人城市,原住民不是漢化就是遷居他處。乾嘉年間,府城三大商業貿易組織「三郊」的興起、壯大,為臺南黃金時期。
清代後期起,昔日波光粼粼的臺江海岸,因發生大風雨,大量河沙注入臺江內海,千里汪洋盡成海埔新生地。臺灣地勢改變海沈陸浮,港口消失,使臺南漸失海運地位。及同治3年(1864年),安平海關建造完成,並正式開港,英商於安平設德記、和記洋行,隔年另開雞籠、打狗兩港,而有正、副港之稱。
光緒元年(1875年)在北部增置臺北府、原臺灣府改稱臺南府,失去全臺唯一政治中心的地位;光緒11年,臺灣建省,省治初設今臺中一帶,稍後改於臺北,臺南由全島中心成為區域中心。
日治時期
臺灣民主國抗日失敗後,臺南士紳推舉英國牧師巴克禮於1895年10月20日會見日軍,翌晨引領入城、台灣日治時期開始。在日本人施政下,1900年11月29日臺南至打狗間鐵道開通,臺南廳舍(後改為州廳)、地方法院等公家機關相繼成立。稍後的市區改正、台南運河開通、臺南驛改建,使臺南有了現代化都市的雛形。
臺南市直至1930年代,仍為僅次於臺北市的第二大城市。但由於昔日賴以繁榮的海運優勢不再,在臺灣南部的工商樞紐地位逐漸被具有優良港口的新興城市高雄市所取代。1940年,由於高雄市與臨近地區合併、面積與人口大增,工業亦興,臺南市在人口方面落居第三大城。
中華民國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戰敗。臺灣歸屬中華民國,改臺南州為臺南市,州轄臺南市改制為省轄市,而脫離臺南市轄區,1946年併臺南市安順鄉為安南區。
1968年臺南市頒布第一期市地重劃區,此後陸續進行市地重劃以滿足人口增長(今已進行至第十八期)。唯臺中市堀起使得臺南市退居全島人口第四大城至今。但在這段時間,原臺南市因市區向東發展、且東鄰的臺南市永康鄉(今永康區)工業發達,使得永康人口快速增加,並與東區相連一片。
近年來由於臺灣逐漸由昔日重工業轉型科技產業,正逢安南區新設立的臺南科技工業園區、原臺南市新市鄉(今臺南市新市區)新設立的南部科學園區等重大開發,經濟情況好轉,為臺灣屈指可數之人口增加及實住人口多於戶籍人口之縣市。同時與臺北市並列為失業率最低之縣市。
2009年6月29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審議通過『臺南市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於2010年12月25日改制為直轄市;新直轄市的命名雖曾有改稱「臺南府市」之議,但內政部最終仍核定稱為「臺南市」。原有省轄臺南市、縣政府分別改為臺南市永華、民治市政中心。
地理
曾文溪(臺灣第4長河)橫切臺南市境,此溪為界可大致均分為兩區「溪北」、「溪南」兩區,兩地在歷史、自然、人文方面有相當的差異。
人口
臺南市人口密度示意圖臺南市人口分佈極不平均,2/3人口居住於溪南地區。溪南地區人口又高度集中原臺南市(省轄市)及永康、仁德、歸仁一帶(近120萬人口)。原因為溪北仍以農業為主、溪南則已發展為現代都會臺南都會區。在歷史上,溪北也與溪南長期分屬不同行政區。
臺南都會區與臺南直轄市範圍並不一致,不包括臺南直轄市北側的新營生活圈,但臺南都會區包含高雄直轄市的茄萣、路竹、湖內。
top
地理
臺南直轄市位於臺灣島的西南部,嘉南平原的核心位置,地勢平緩且有大小河川橫亙;東側有丘陵,屬於阿里山山脈的尾段,最高峰為大凍山(標高1,241公尺)。西側臨臺灣海峽,有40餘公里的海岸線。在歷史上沿海地帶曾有倒風內海、臺江內海等潟湖,但多已陸化,2009年於當地設立以濕地保護為主的台江國家公園。
境內河流幾乎呈東西走向,終注入臺灣海峽。列名中央管河川的重要河川者包括:八掌溪(與嘉義縣之界河)、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與高雄市之界河);其中曾文溪為臺灣第4長河。
臺南另一個特點是水資源豐沛,供應臺灣地區40%用水,促成市境內發展高需水量的農業及高科技電子業。其中曾文水庫橫跨嘉南兩地,為臺灣最大之水庫。其他著名者有烏山頭水庫,以及臺灣八景之一虎頭埤。
top
氣候
臺南市屬副熱帶季風氣候[7],全年溫和少雨、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氣溫23.8℃,最冷月(1月)17.1℃,最熱月(7月)29.0℃。全年日照時數2421.3小時,居全島之冠。
在此氣候條件下,沿海製鹽業有三百餘年歷史,興盛一時,但已於2002年停產。近年,境內科學園區亦以太陽能產業為主軸之一,另有在原鹽場土地興建太陽能發電廠之計畫。
top
產業經濟
臺南市產業以工業、製造業與服務業為主:總就業人口超過9成從事非第一級產業,都會區(以原省轄市區代表)則有6成以上的服務業人口,全市比例則超過五成[12]。1990年代起,因陸續開發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與台南、樹谷、柳營、永康等科技工業區,亦成為電子、電機等高科技製造業的重鎮。
農業
由於地理因素配合,臺南農業條件優良,以水稻、芒果、蓮子、文旦、甘蔗、鳳梨、養殖漁業(虱目魚)等聞名全臺,合併前之臺南市亦有「農業縣」之稱。但事實上,1971年後因外銷導向政策,當時臺南市製造業產值的比例已凌駕農業。目前正朝花卉與水果外銷等精緻、高附加價值農業發展中,蔗業與鹽業則因不合成本而幾近消失。近年尤以蘭花事業成長最明顯,2009年外銷訂單達新臺幣36億;第一級產業總產值則 約400億餘。
重化工業
鑑臺南重工業產業不如鄰近之高雄等地區發達,臺南市政府在多年以前曾計畫引進煉鋼、石化等重工業。而最著名亦最具爭議的開發案濱南工業區?在十數年反覆爭論後,已因環境意識及臺灣產業轉型而中止,並於2009年在當地成立台江國家公園。另外於東側山區地帶設有西拉雅國家風景區促進觀光事業,包括關子嶺溫泉、烏山頭、虎頭埤、曾文水庫等著名景點。
文化
具地方特性的民俗文化本身即反映著一個地域的歷史淵源與時代精神,居民久遠生活特質的演變以及人類進化的歷程。臺南市夙有文化古都之稱,擁有多項地方特有的民俗傳統技藝及文化活動,由於社會的轉型,生活型態的變遷加上市府未能積極參與或輔導,使府城的民俗文化有日漸沒落及消失的趨勢。而臺南市廟宇慶典活動舉辦的季節多集中於春、秋兩季。但分析目前臺南市的觀光發展型態,觀光與民俗及廟宇活動未能有效結合。
臺南市立文化中心文化中心
臺南市立文化中心位於臺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三段上,對面是巴克禮紀念公園,為昔日竹溪流經之地。此處經常舉行各種藝文活動,為臺南市民的休閒去處之一,文化中心各館只在週三到週日開放,週一週二休息。此外該文化中心是中華民國各縣市文化中心裡唯一獲得建築金牌獎的文化中心,也是最早建立義務服務人員自治制度與推展家庭日服務的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建築以三棟紅色立方體建築為主,從中華東路的那一面看過去,正中央為演藝廳,而在演藝廳左邊為國際會議廳,演藝廳右邊為文物陳列館,形成類似三合院的形式,而在三棟建築之間則為水池,其上架有通道。而除了上述三個設施外,在建築主體中還設有音樂圖書館位於演藝廳地下室、親子閱覽室位於演藝廳地下室}}與三個藝廊第一藝廊在文物陳列館地下室,第二藝廊在演藝廳地下室,第三藝廊則位於國際會議廳地下室。
祠廟
臺南為中國大陸移民最早開墾地之一。由於移民特性,最初是在家中奉祀,嗣俟人口逐漸增加,即搭建簡單茅屋共同供奉,由茅屋而建成小廟,再由小廟而擴建為大廟。所以臺南廟宇均具區域性,即某廟係屬某幾條街或某境信徒所共同奉祀。寺廟不僅是大部分市民信仰中心,也是民眾日常聚會的場所,除歷史意義外,亦富含民間藝術之精華。另就分類而言,包括:
由朝廷出資興建的「官廟」 - 保存原狀最好者為孔子廟,其歷代修建碑記為全省之最文人雅士多喜流連的「寺庵」 - 以開元寺和法華寺最具代表
民眾建立的「境廟」 - 保持最好者為大天后宮,祀典武廟及妙壽宮,其中大天后宮與祀典武廟,規模廣大,空間型態甚佳。
廟宇早期也為排難解紛之處所,遇境內居民有糾紛時,請求簽首及老大調解,這種調解的集會名為「落宮」,是一種社會制裁。早年臺南市上帝廳境內尚有若干小廟境,遇調解案當事人涉及兩廟境或事情重大者,尚須請上帝廟十八境總簽首蒞臨調解。目前鄉村居民發生糾紛,仍有請廟中老大代為排解者,但已沒有昔年〝落宮〞的權威。
三大匾
臺南府城有三大名匾,分別為:台南天壇的「一」、臺灣府城隍廟的「爾來了」、竹溪寺的「了然世界」。同具有宗教教化深意,言簡意賅的特色,且書法造詣皆有可觀之處,多為醒目警世之意,號稱臺南府城三大名匾。如「一」寓有人千算不如天一算之意;「爾來了」令人明白,城隍爺主司人間善惡賞罰;「了然世界」指洞悉萬物、大徹大悟的佛學喻意。另說祀典武廟的「大丈夫」匾,是第四名匾。
詩社
在臺南所創詩社,不僅限於臺南市人,即外省人所創兩社,即明代之「海外幾社」明永曆十五年,設於東都(即今臺南),因隋鄭成功入臺之江蘇徐孚遠中丞等六人,創設海外幾社,稱海外幾社六子。又光緒十五年廣西灌陽翰林唐景崧為臺澎道,與其他顯宦名人數十名設亭吟會於臺南道署。詩社中有稱為詩會、鐘樓、鐘亭、詩學研究會,結居皆屬詩社。其中桐成吟社,其設立時,正值中日戰爭,時局靡寧,舉凡南市所南社、桐侶、西山、春鶯諸社,處於支離滅裂當中,各社治為一爐,稱為桐城吟會。
民族音樂
臺南市有「以成書院」(祭孔十三音)、「振聲社」(南管;南音)、「南聲社」(南管;南音)等歷史悠久的民樂團體,以及現已停止活動的祀典武廟振聲社,歷史只比全臺最古的鹿港「聚英社」稍短。
民間自發性組織的民族音樂團體有:設在臺南孔廟裡的以成書院,負責每年祭孔典禮的音樂演奏;南聲社曾在法國出版唱片,現仍在國內外活動。另有以演唱為主的民間業餘京劇團體「六和平劇研究社」(祀典武廟內)、「凱聲國劇社」(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內)。
2000年8月1日成立的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是臺南市第1個公營民族音樂團體,直屬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團長由臺南市市長兼任,從2003年起,樂團編制擴大為20人。
南瀛五大香:學甲慈濟宮學甲香、佳里金唐殿蕭?香、西港慶安宮西港香、麻豆代天府麻豆香、土城聖母廟土城香
鹽分地帶文學:「鹽分地帶」已成為台灣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名詞。最早出現於民國21年(1932),由吳新榮、郭水潭所組成的「佳里青風會」,逐漸凝聚起藝文風氣。從「鹽分地帶」創作的文章無意間流露出一份鹹、澀、苦等滋味,帶著濃烈的鹽分情調,充分反映出本土濃厚的鹽鄉風情。由於有別於一般坊間的文藝愛情、科幻小說,而被稱為「鹽分地帶文學」,在台灣文學界則稱為「鹽分地帶派」;鹽分地帶文學發展在台灣現代文學的里程上也佔有不可忽視的文學地位。
白河戰俘營: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捕獲之英美盟軍,皆集中於白河鎮囚禁,規模頗大居亞洲之冠,時有英美老兵不遠千里至此憑弔;現仍殘存部份遺跡。
top
旅遊觀光
古蹟景點
台南市素有「文化古都」的美稱,包括一級古蹟7處,二級古蹟7處,三級古蹟36處,數量之多,為全國之冠。這些祖先遺蹟,充滿傳統韻味,瀰漫文化氣息,極富歷史意義與考古價值,是本市最珍貴之文化資產,目前市政府規劃的八大文化園區裡有七個是以古蹟為主題,是到臺南不可不遊的景點。 而台南市將市內所有景點作整合,並規劃八處旅遊景點區,分別為:赤崁文化園區、孔廟文化園區、五條港文化園區、民生綠園文化園區、鎮北坊文化園區、東安坊文化園區、安平港國家歷史景區及台江生態文化園區.而市長許添財還打算另規劃鯤喜灣文化園區. 在遊覽古蹟的同時則不能忘記臺南小吃。臺南小吃中外馳名,或許是因為歷史緣故,其小吃飲食文化獨樹一幟,與眾不同。說到小吃就想到臺南,臺南小吃種類繁多,美味可口,是來臺南者不可不嚐的好滋味,也是遠赴他鄉的遊子夢縈的家鄉特產。目前兩大小吃集中地為安平古堡及赤崁文化園區,其他小吃則散佈於舊城區各地。著名的小吃像「周氏蝦捲」、「陳氏蚵捲」等數十種[18]。
東區巴克禮紀念公園自然景點
有日治時期是全臺唯一熱帶實驗林的臺南公園、榮獲不動產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球卓越建設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 Awards)的巴克禮紀念公園;內政部評選的「國際級濕地」之一,擁有豐富河口生態資源的四草濕地紅樹林保護區;還有砂岸地形的黃金海岸都是值得一遊處。
 
公共文化設施
有大型博物館如國家臺灣文學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及一些特色博物館如:成大博物館、氣象博物館、運河博物館等。臺南市無大型展館或美術館,但眾多的中小型文化藝術活動、美術展覽存在於商業空間、小型畫廊。
大型百貨及市集
有佔地廣闊的新光三越臺南新天地,新光三越也有在中山路設立分店。除此之外,走年輕流行路線的遠東百貨、FOCUS,以及在98年11月開幕的德安百貨台南店。此外臺南夜市亦頗富盛名,戰後以民族路夜市最具盛名,惟後因民族路拓寬,攤商紛紛遷移至小北商場及舊沙卡里巴(現中正商圈一帶)等地,但如今已沒落。目前大型流動型夜市如花園夜市、大東夜市、武聖夜市及小北成功夜市等最為熱門。
top
藝文活動與節慶
府城迎春(每年新年台南市政府舉辦活動,迎合台灣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
鹿耳門聖母廟國際煙火節
夜間龍舟賽
做十六歲(源於泉州,但有別於原鄉的成年禮)
鄭成功文化節
府城七夕藝術節
祭孔大會(盛大傳統祭孔儀式)
南方影展(主要以高雄及臺南為主)
臺南人劇團(臺南在地劇團)
八景十勝
八景包括鹽田曬玉 (七股鹽田)、太康隧道 (柳營綠色隧道)、西口桃源 (小瑞士)、嶺梅映雪 (楠西香蕉山)、曾溪飛鷺 (曾文溪口)、菱田舟影 (官田鄉菱田)、蓮海飄香 (白河蓮花季)、津港蜂炮 (鹽水蜂炮)
十勝則是新化浴翠 (新化林場)、尖山煙雨 (尖山埤水庫)、走馬踏青 (走馬瀨農場)、虎埤冷月 (虎頭埤)、南鯤香潮 (南鯤鯓代天府)、臥堤迎暉 (烏山頭水庫)、麻豆迎王 (麻豆代天府)、曾文煙波 (曾文水庫)、關嶺覽勝 (關子嶺溫泉)、寶光聖堂 (南化寶光聖堂)
新八景八勝三園
台南縣旅遊景點原以八景十勝聞名,唯因為諸多因素變遷,2006年台南縣政府從新評定後以八景八勝三園最為主。
八景是草山月世界、新化老街、曾文溪口黑面琵麓賞鳥區(黑面琵鷺生態保護區)、七股潟湖(含鹽場)、梅嶺休閒農業區、菱田舟影、鹽水蜂砲與八角樓、關子嶺(大仙寺、碧雲寺)。
八勝為虎頭埤風景區、走馬瀨農場、烏山頭風景區、麻豆代天府與池王府、總爺藝文中心、曾文水庫、南鯤鯓代天府、蓮田飄香。
三園為南元農場、尖山埤江南渡假村、烏樹林休閒農場。
二寮觀日出、雲海
太陽光芒、雲海、壯闊氣勢比美聞名的阿里山日出。 台南縣政府為服務觀日出、雲海,特地於二寮高地開闢 4處觀景點平台-部落觀景點、觀日亭景點、獅頭觀景點與伏牛觀景點。
左鎮菜寮化石館
左鎮人是目前所知最早在台灣出現的人類之一, 推測約有2萬至3萬年之久。另收藏在當地出現的海洋、陸地生物化石,有古象、古鹿、一頭完整的犀牛化石、鱷魚、 鯊魚、貝類、珊瑚等。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