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網訂房中心>台東縣> 台東市 | 卑南鄉 | 成功鎮 | 綠島鄉 |  
認識台東
縣花:蝴蝶蘭 縣樹:樟樹 縣鳥:烏頭翁
台東縣總面積 3,515.2526平方公里(台灣的第3位)
總人口 230,729人(台灣的第19位)
人口密度 65.64人/平方公里(台灣的第22位)
台東縣位於台灣東南方,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台灣第三大縣。地理位置上,本縣位於北回歸線南方,東面朝太平洋,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與花蓮縣為鄰。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台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各式特產: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甚至是山上的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國。另外,因為開發較晚,台東保留有全國最豐富的台灣原住民文化:縣治之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台灣最高。除此之外,本縣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台灣之最。
在族群結構上,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直接來自於福建省,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部分榮民和外省人安排在此定居,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台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
台東縣的名人不少,以演藝人員和體育人士居多(如歌星張惠妹、台灣首位奧運獎牌得主楊傳廣等人以及棒球世家陽家),而其中原住民出身者就佔了多數。
 
台東地理
台東縣位於台灣東南方,面積3,515.2526平方公里,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台灣第三大縣。本縣東面朝太平洋,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縣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則以布拉桑克山、崙天山、海岸山脈等為界山與花蓮縣相鄰。全縣海岸線長達176公里,是全台灣海岸線最長的縣份。
台東縣大致可分為中央山脈、花東縱谷平原、卑南溪三角洲、海岸山脈及泰源盆地等地理區。
台東縣的主要河川有卑南溪、知本溪、利嘉溪、金崙溪、太麻里溪、馬武窟溪等。其中卑南溪是台東縣境內的最大河川,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卑南主山東側,主流全長約有84.35公里,流經台東縣的7個鄉鎮市,流域面積達1,603平方公里,是台東灌溉用水的最主要來源。
 
台東歷史
1867年(同治6年),今台東地區長濱鄉的平埔族人自行開設水圳,引石坑溪水灌溉長濱沖積扇的長濱、成功等地。在長濱鄉有多達46條水圳,大部分是自行開發的小型水圳。1966年(民國55年),台灣省水利局計畫修建長濱大圳,1971年動工,1974年完工,串連小圳,於水母丁溪南溪部落建進水口,長度25公尺的攔河堰,水母丁溪水,經由水母丁山鞍部的導水隧道,由東11道路出隧道,而沿山麓向南入長濱溪。
1878年(光緒4年)屏東潮州區移民陳和枝和其他共17人,合力在池上修築水圳,引卑南溪水灌溉池上。現代的池上圳系統合併了兩條幹線,10條支線,設有進水口一座,機械控制房、沉砂池。
台灣東部最大的水圳是卑南大圳,是日本人於1898年(明治31年)所建,1936年(昭和11年)再次整,1941年完工後,吸引許多漢人移入墾地,灌溉農田面積由600公頃提升到2,423公頃。卑南大圳引卑南溪溪水,全長超過9公里,有13條平行支線,排梳型結構。
1899年(明治32年)在知利嘉溪和知本溪間沖積平原上的知本、建和居民,合作開發水圳,是為知本圳,費時一年,由知本溪北岸取水,洪5條支線。後由日人開發,自太麻里鄉知本溪南岸引水的第一美和圳等四條支線,與原知本圳合稱知本圳,原知本圳改名第二美和圳。
1907年(明治40年)由台灣西部往台灣東部開墾的漢人引卑南溪水開設里壟圳,灌溉農地約30公頃,但因所處地帶時常和原住民發生衝突,兩年後放棄里壟圳的管理使用,台灣日治時期1915年(大正4年)後,日本政府對原住民的管理漸趨嚴格,外來移民增多,1923年(大正12年)里壟圳公共埤圳成立,1941年(昭和16年)改為關山水利組合。1948年(民國37年)開工興建關山大圳,改善因卑南溪湍急溪水易沖毀圳道的缺點,1958年(民國47年)完工,全長17公里,17條支線,排梳型圳系,灌溉面積2,874公頃,是台灣東部地區第二大的水圳。
1953年(民國42年)-1957年(民國46年)興建的鹿野大圳,引水自鹿寮溪南岸,灌溉花東縱谷南端。鹿野鄉的另一個灌溉渠道是鹿寮圳,因進水口河床沖刷問題,自1970年(民國59年)起與鹿野大圳由同一個進水口進水。又因為水源不足問題,鹿野大圳僅第一支線有穩定供水,其他支線水源不足,第6支線甚至因此停擺,直到1995年才整建完成。
由於地型上的崎嶇和海運上的不便,直到19世紀中葉以前,台東都還是清朝政府眼中的化外之地,除少數逃犯外,多數百姓視入後山為畏途。
這樣的情形一直要到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才有所改變。飽受驚嚇的清廷在此之後派遣自強運動的重要推手 - 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赴台經略後山,將今日中央山脈以東一帶劃為卑南廳,至此整個東部開發史開啟了第一頁。
有鑒於東部對外聯絡艱難,沈葆楨由北至南連開數條道路橫貫台灣本島,自此打開東部對外的聯繫。在開路的同時,沈葆楨從福建招來的移民也搭乘一艘艘的帆船登陸台東。今天的台東市寶桑里一帶是東部最早的漢人移民據點,今天依然能藉著參拜全台東最早的天后宮,來體會漢人移民渡海而來的艱辛。
1886年台灣建省,將今天的花蓮縣與台東縣一帶劃為台東直隸州,州治設在今日的台東市區
 
台東縣旅遊景點
知本溫泉,知本森林遊樂區,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杉原海水浴場
台東離島景點:綠島,蘭嶼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小野柳、杉原海水浴場、磯崎海水浴場、水往上流、東河橋、三仙台、八仙洞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光復糖廠、卑南文化公園、初鹿牧場、紅葉溫泉、高台茶園、關山親水公園、池上牧野農場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